 
 
附件 1 申请单元划分
| 序号 | 认证产品名称 | 
| 1 | 工业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 | 
| 2 | 工业有机废气蓄热催化燃烧装置 | 
| 3 | 工业有机废气蓄热热力燃烧装置 | 
| 4 | 颗粒活性炭吸附-氮气脱附溶剂回收装置 | 
| 5 | 颗粒活性炭吸附-蒸汽脱附溶剂回收装置 | 
| 6 | 活性炭纤维吸附-蒸汽脱附溶剂回收装置 | 
| 7 | 固定床蜂窝状活性炭吸附浓缩装置 | 
附件 2 工业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和蓄热催化燃烧装置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术要求 | 检测方法 | 
| 1 | 技术文件 | 图纸、设计说明书、企业标准齐备。 | 文件核查 | 
| 2 | 产品外观 | 产品应平整光洁,涂层均匀、无锈蚀,便于安装、保养、维护。 | 目测和手感 | 
| 3 | 标牌 | 符合GB/T 13306 中相关要求。 | 目测 | 
| 4 | 说明书 | 符合GB 9969 中相关要求。 | 文件核查 | 
| 
 
 
 5 | 
 
 
 安全要求 | 进入装置的废气中有机物的浓度应低于其爆炸极限下限 25 %。 测温装置、温度过高报警装置工作正常。 电气部件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54,应具有第三方机构出具的CMA 检测报告。 本体以及配套电机和控制仪表的防爆等级应不低于现场的防爆等级。 | 
 
 
 功能和文件核查 | 
| 
 6 | 
 关键材料和功能单元 | VOCs 氧化催化剂、蓄热体、燃烧器、电加热器等关键材料和功能单元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并具有专业机构出具的检 测报告。 | 
 文件核查 | 
| 7 | 净化效率 a | ≥95% | HJ/T389 中附录A | 
| 8 | 热回收效率 b | ≥85% | JB/T 13733 中 7.2.2 | 
| 9 | 压力损失 | ≤3000Pa(CO); ≤4000Pa(RCO) | HJ/T 389 中附录A | 
| 10 | 接地电阻 | 具备短路保护和接地保护功能 接地电阻<4Ω。 | GB 5226.1 | 
| 11 | 绝缘电阻 | 电气回路的绝缘电阻≥500MΩ。 | GB 5226.1 | 
| 12 | 冷态运行试验 | 换向阀门切换正常,无异响 b;压力、温度和 浓度等仪表信号正常显示。 | JB/T 13733 中 7.4 | 
| 
 
 13 | 
 
 热态运行试验 | 换向阀门切换正常,无异响 b; 压力、温度和浓度等仪表信号正常显示; 催化床温度超出设定温度范围时应能自动开启或关闭加热设备; 升温及运行过程中装置表面温度不应超过 60℃ | 
 
 JB/T 13733 中 7.5 | 
注:a 净化效率需在进口条件达到设计负荷 80%以上时进行检测。b 表示该项目仅适用于蓄热催化燃烧装置。
附件 3 工业有机废气蓄热热力燃烧装置的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测方法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术要求 | 检测方法 | 
| 1 | 技术文件 | 图纸、设计说明书、企业标准齐备。 | 文件核查 | 
| 2 | 产品外观 | 产品应平整光洁,涂层均匀、无锈蚀,便于安装、保养、维护。 | 目测和手感 | 
| 3 | 标牌 | 符合GB/T 13306 中相关要求。 | 目测 | 
| 4 | 说明书 | 符合GB 9969 中相关要求。 | 文件核查 | 
| 
 
 
 
 5 | 
 
 
 
 安全要求 | 进入装置的废气中有机物的浓度应低于其爆炸极限下限 25 %。 应具有安全标志,压力监控设施、测温装置、防雷接地设施工作正常。 电气部件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54,且具有第三方机构出具的CMA 检测报告。 爬梯及平台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本体以及配套电机和控制仪表的防爆等级应不低于现场的防爆等级。 | 
 
 
 
 功能核查 | 
| 
 6 | 关键材料和功能单元 | 蓄热体、燃烧器、电加热器等关键材料和功能单元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并具有 专业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 
 文件核查 | 
| 7 | 净化效率 a | ≥95% | JB/T 13734 中 6.2.1 | 
| 8 | 热回收效率 | ≥90% | JB/T 13734 中 6.2.2 | 
| 9 | 压力损失 | ≤4000Pa | GB/T 13931 中 4.2 | 
| 10 | 接地电阻 | 具备短路保护和接地保护功能, 接地电阻<4Ω。 | GB 5226.1 | 
| 11 | 绝缘电阻 | 电气回路的绝缘电阻≥500MΩ。 | GB 5226.1 | 
| 
 12 | 
 冷态运行试验 | 阀门切换系统、风机工作正常,无异响; 阀门切换系统应能按照设定时间开关并有信号反馈; 各压力、温度和浓度等仪表信号正常显示。 | 
 JB/T 13734 中 5.6 | 
| 
 
 
 13 | 
 
 
 热态运行试验 | 装置运行时应首先执行吹扫程序; 升温应平稳顺畅,不应出现局部过热、油漆脱落等缺陷; 升温及运行过程中装置表面温度不应超过 60℃; 炉内温度超过报警温度时应自动关闭加热系统,并开启炉体旁通阀门进行降温。 | 
 
 
 JB/T 13734 中 5.7 | 
注:a 净化效率需在进口条件达到设计负荷 80%以上时进行检测。
			
		
附件 4 颗粒活性炭吸附-氮气脱附溶剂回收装置的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测方法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术要求 | 检测方法 | 
| 1 | 结构 | 装置应至少包含预处理、吸附/脱附、冷凝回收三个单元。 | 目测 | 
| 2 | 技术文件 | 图纸、设计说明书、企业标准齐备。 | 文件核查 | 
| 3 | 产品外观 | 应平整光洁,涂层均匀、无锈蚀,焊接、装配无 瑕疵。 | 目测和手感 | 
| 4 | 标牌 | 符合GB/T 13306 中相关要求。 | 目测 | 
| 5 | 说明书 | 符合GB 9969 中相关要求。 | 文件核查 | 
| 
 
 
 
 6 | 
 
 
 
 安全要求 | 应配置防火装置。 吸附单元应设置温度指示装置、超温声光报警装置、压力指示、泄压装置和应急处理系统。 脱附氮气解析管线出口配备氧含量监测仪,并配备安全连锁。 系统采用法兰跨接、系统接地等措施,防止静电产生和积聚。 监测仪器、风机、电机、控制柜、照明系统应满 足防爆要求。 | 
 
 
 
 功能和文件核查 | 
| 
 7 | 关键材料和功能单元 | 颗粒活性炭吸附剂、吸附器、热交换器、氮气储 罐等关键材料和功能单元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并具有专业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 
 文件核查 | 
| 
 8 | 
 净化效率 a | 
 ≥90% | HJ/T 386 附录 A HJ 38 | 
| 
 
 
 9 | 
 
 
 溶剂回收率 | 
 
 
 ≥75% | 有机溶剂月回收量(t/m)占进入回收装置部分有机溶剂月使用量 (t/m)的百分比。 | 
| 10 | 吸附单元压力损 失 | ≤2500Pa | HJ/T 386 附录 A | 
| 11 | 运行噪声 | ≤85dB(A) | HJ/T 386 附录 A | 
| 12 | 工作表面温度 | ≤60℃ | HJ/T 386 附录 A | 
注:a 净化效率需在进口条件达到设计负荷 80%以上时进行检测。
附件 5 颗粒活性炭吸附-蒸汽脱附溶剂回收装置的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测方法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术要求 | 检测方法 | 
| 1 | 结构 | 装置应至少包含预处理、吸附/脱附、冷凝 回收三个单元。 | 目测 | 
| 2 | 技术文件 | 图纸、设计说明书、企业标准齐备。 | 文件核查 | 
| 3 | 产品外观 | 应平整光洁,涂层均匀、无锈蚀,焊接、装 配无瑕疵。 | 目测和手感 | 
| 4 | 标牌 | 符合GB/T 13306 中相关要求。 | 目测 | 
| 5 | 说明书 | 符合GB 9969 中相关要求。 | 文件核查 | 
| 
 
 
 
 
 
 6 | 
 
 
 
 
 
 安全要求 | 每个活性炭单元的炭层及吸附排气口应设置至少 1 处温度传感器和相应的温度显示、超温声光报警装置。 吸脱附单元应设置压力指示,装置的蒸汽管道等高温区域应有必要的保温措施或者防烫伤安全措施。 系统采用法兰跨接、系统接地等措施,防止静电产生和积聚。 风机、电机和现场电气仪表等设备的防爆等级应不低于现场防爆级别。 冷凝回收单元及其相关的管道和阀门应采用相应防腐材料制造。 按规定设置消防设施。 | 
 
 
 
 
 
 功能和文件核查 | 
| 
 
 7 | 
 
 关键材料和功能单元 | 颗粒活性炭吸附剂、吸附器、热交换器等关键材料和功能单元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并具有专业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颗粒活性炭性能应满足GB/T 7701.1-2008 中溶剂回收用煤质颗粒活性炭一级品的要 求,且丁烷工作容量应不小于 8.5g/L。 | 
 
 文件核查 | 
| 
 8 | 
 净化效率 a | 
 ≥90% | HJ/T 386 附录 A HJ 38 | 
| 
 
 9 | 
 
 溶剂回收率 | 
 
 ≥75% | 有 机 溶 剂 月 回 收 量 (t/m)占进入回收装置部分有机溶剂月使用量(t/m)的百分比。 | 
| 10 | 吸附单元压力损 失 | ≤2500Pa | HJ/T 386 附录 A | 
| 11 | 运行噪声 | ≤85dB(A) | HJ/T 386 附录 A | 
| 12 | 工作表面温度 | ≤60℃ | HJ/T 386 附录 A | 
注:a 净化效率需在进口条件达到设计符合 80%以上时进行检测。
			
		
附件 6 活性炭纤维吸附-蒸汽脱附溶剂回收装置的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测方法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术要求 | 检测方法 | 
| 1 | 结构 | 装置应至少包含前处理、吸附/脱附、冷凝 和分离回收等单元。 | 目测 | 
| 2 | 技术文件 | 图纸、设计说明书、企业标准齐备。 | 文件核查 | 
| 3 | 产品外观 | 应平整光洁,涂层均匀、无锈蚀,焊接、装配无瑕疵。 | 目测和手感 | 
| 4 | 标牌 | 符合GB/T 13306 中相关要求。 | 目测 | 
| 5 | 说明书 | 符合GB 9969 中相关要求。 | 文件核查 | 
| 
 
 
 6 | 
 
 
 安全要求 | 吸附单元应设置温度指示装置、超温声光报警装置、压力指示、泄压装置和应急处理系统。 系统采用法兰跨接、系统接地等措施,防止静电产生和积聚。 现场安装的监测仪器、风机、电机、控制 柜、照明系统应满足防爆要求。 | 
 
 
 功能和文件核查 | 
| 
 
 7 | 
 关键材料和功能单元 | 活性碳纤维、冷凝器等关键材料和功能单元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并具有专业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活性碳纤维比表面积≥1100m2/g(BET 法)。 | 
 
 文件核查 | 
| 
 8 | 
 净化效率 a | 
 ≥90% | HJ/T 386 附录 A HJ 38 | 
| 
 
 9 | 
 
 溶剂回收率 | 
 
 ≥75% | 有 机 溶 剂 月 回 收 量 (t/m)占进入回收装置部分有机溶剂月使用量(t/m)的百分比。 | 
| 10 | 吸附单元压力损 失 | ≤2500Pa | HJ/T 386 附录 A | 
| 11 | 运行噪声 | ≤85dB(A) | HJ/T 386 附录 A | 
| 12 | 工作表面温度 | ≤60℃ | HJ/T 386 附录 A | 
注:a 净化效率需在进口条件达到设计负荷 80%以上时进行检测。
附件 7 固定床蜂窝状活性炭吸附浓缩装置的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测方法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术要求 | 检测方法 | 
| 1 | 结构 | 装置应至少包含壳体、活性炭层、保温层、 管道、阀门等单元。 | 目测 | 
| 2 | 技术文件 | 图纸、设计说明书、企业标准齐备。 | 目测 | 
| 3 | 产品外观 | 应平整光洁,涂层均匀、无锈蚀,焊接、装 配无瑕疵。 | 目测和手感 | 
| 4 | 标牌 | 符合GB/T 13306 中相关要求。 | 目测 | 
| 5 | 说明书 | 符合GB 9969 中相关要求。 | 目测 | 
| 
 
 6 | 
 
 安全要求 | 浓缩后气体的浓度不得超过爆炸下限的 25 % 活性炭床应配置不少于两套温度监测仪表, 并配置超温声光报警装置。 现场安装的监测仪器、风机、电机、控制柜、照明系统应满足防爆要求。 | 
 
 功能和文件核查 | 
| 
 
 
 7 | 
 
 关键材料和功能单元 | 蜂窝状活性炭等关键材料和功能单元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并具有专业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蜂窝状活性炭比表面积:≥500m2/g(BET 法)。 蜂窝状活性炭横向强度:≥0.3Mpa;纵向强 度≥0.8MPa。 | 
 
 
 文件核查 | 
| 
 8 | 
 净化效率 a | ≥85% (进气挥发性有机物浓度>100mg/m3) | HJ/T 386 附录 A HJ 38 | 
| 9 | 吸附单元压力 损失 | ≤600Pa | HJ/T 386 附录 A | 
| 10 | 工作表面温度 | ≤60℃ | HJ/T 386 附录 A | 
注:a 净化效率需在进口条件达到设计负荷 80%以上时进行检测。
		
	
上一篇:油烟净化器认证
下一篇: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